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公司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3,540.06万元,2024年底公司母公司未分配利润金额为320,582.35万元。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的规定,结合公司目前总体运营情况及公司所处发展阶段,在保证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考虑到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需要,拟定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如下: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90元(含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2,100,063,103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659,049,851.37元(含税),占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90.39%。
如在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之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本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公司主体业务为集装箱物流服务,整合全国范围内的铁路及公路资源,形成“公、铁、水”三维物流网络,建立了以水路运输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体系。集装箱作为标准载货单元具有安全、高效、绿色、便捷的优点,集装箱物流结合集装箱与物流的特点,具有产业链长、高效便捷、集约经济、运输损耗低、安全可靠等优势,是货物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
内贸集装箱物流主要服务于大宗货物运输。由于我国南北、东西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出产的商品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北方地区以玉米、大米、大豆等粮食类大宗商品为主,呈现“北粮南运”的粮食物流态势。南方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建材、造纸、中药等产业为主,西部地区以煤炭、矿石、钢材等矿产资源类商品为主,东部地区以纺织、化工、机械仪器等轻工业制品为主。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推动了物流服务行业的持续增长,各地域出产的商品存在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市场对不同地域的商品需求带动了大宗商品物流需求。
水路运输的单位碳排放强度远低于公路、铁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根据交通运输部《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推算,同等运输距离和运输量条件下,沿海运输碳排放量仅是公路运输的 15%。水运对于长距离、大体量运输需求的货品有较强优势,在同等运输距离下运输相同的重量的货物,水运能源消耗成本较低,推广以水路运输为核心的内贸集装箱物流运输方式将有利于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同时,随着中国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的确立,交通运输行业降低碳排放的趋势也愈发明确。除清洁能源革命之外,运输结构调整是交通运输行业最重要的节能降碳途径,水运碳排放强度较低,发展以水运为核心的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对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具备极其重大意义。2024年 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大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会议指出,要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2024年 1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输结构逐步优化,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因此,在碳排放约束下,引发的大宗商品“公转水、铁”运输需求将逐步提升。
环境保护的要求将带来内贸集装箱物流增量需求的提升。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大宗商品物流运输及仓储过程的粉尘污染问题可通过集装箱封闭式运输得以解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集装箱物流市场尚存在比较大的发展空间,美国长滩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德国汉堡港和不莱梅港等港口的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占港口一般货物合计吞吐量比例在 50%-80%之间,而我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例约为 20%,处于较低水平,“散改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23年 1月,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明白准确地提出推进“散改集”运输,积极地推进粮食、化肥、铜精矿、铝矾土、水泥熟料、焦炭等适箱大宗货物“散改集”,加强港口设施设备建设和工艺创新,鼓励港口结合真实的情况配置“大流量”灌箱、卸箱设备。因此,“散改集”已经自上而下成为内贸集运行业的共识,发展的新趋势愈发显现。
近年来,国家多次制定多式联运相关产业政策,推动了集装箱在多式联运过程中的大力发展。
大力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是 物流大通道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式联运的发展为进一 步开发集装箱货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京津冀 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主战场, 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 逐渐完备综合运输网络,切实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多 式联运提速行动提出将大力推广集装化运输,支持企 业加快多式联运运载单元、快速转运设备,完善内陆 集装箱配套技术标准,促进集装化、厢式化、标准化 装备应用。
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期间,集装箱 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 15%以上。
《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 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 (2021—2025年)》
到 2025年,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大 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 展格局,全国铁路和水路货运量比 2020年分别增长
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江 海直达、国际铁路联运等为重点,积极地推进“一单制”, 丰富“门到门”一体化联运服务产品,打造多式联运品 牌。
交通运输部、自 然资源部、海关 总署、国家铁路 局、中国国家铁 路集团有限公 司
积极推进粮食、化肥、精铜矿、铝矾土、水泥熟料、 焦炭等适箱大宗货物“散改集”,加强港口设施设备建 设和工艺创新,鼓励港口结合实际配置“大流量”灌箱、 卸箱设备,鼓励铁路针对大客户进行“散改集”定制化 班列。 探索开展联运集装箱共享共用、联合调拨,减少集装 箱拆装箱、换箱转运、空箱调运等,在铁水联运领域 率先实施“一箱到底、循环共享”突破。
建立健全多式联运经营主体相关制度,完善业务规则, 推广标准化多式联运单证。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 发展集装箱公铁、铁水联运,快速推进一单制、一箱 制,推广带托盘运输等集装化运输模式,创新打造稳 定运行、品牌化的多式联运产品。统一协同各种运输 方式规则标准,加强设施衔接、信息共享、标准协同、 安检互认。深入推动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推 动建立内贸集装箱铁水联运体系。实施国家物流枢纽 多式联运工程,提高全程服务组织能力。增加国家物 流枢纽间铁路联运班列开行数量,提高班列稳定性。
以集装箱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多式联运能够大大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中国整体的物流成本要明显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结合多种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有利于提升运输效率,减少公路交通拥堵,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公路、铁路、水路的单位运输成本依次降低,多式联运能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提高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将成为大宗商品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的重要方式,而基于集装箱封闭式、运送过程无需拆卸、货物基本无损耗等特性,能轻松实现大宗商品物流的“一箱到底、循环共享”,因此集装箱是最适合多式联运的载体。
经过与合作伙伴长达一年半的深入研究和协同开发,公司率先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制”全自动推送功能。“一单制”线上系统集成了多项智能化功能,通过打破铁路与海运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与实时分析,持续优化多式联运各环节的高效衔接,同时为客户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运输优化方案,逐步提升了物流服务的价值与效率。该系统标志着运输行业向数字化时代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2025年 2月,国铁集团与公司在内的 4家内贸集装箱航运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面向客户联手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输服务,这是深化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又一举措,对促进铁路和水运等运输方式深层次地融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将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5)RCEP的签订,内贸集装箱物流迎来“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新机遇 2020年 5月以来,中央提出并多次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阶段需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更好地利用中国内需市场,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内贸物流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纽带,内贸集装箱物流行业主要为大宗货物运输,是综合物流体系建设的引擎,服务于实体经济,契合双循环战略的内涵。RCEP的签订为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带来了大量贸易运输需求机遇,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将给予集装箱物流新的发展机会。
从内贸运力和需求来看,中国内贸集装箱物流行业的运力供给增长与行业的需求量开始上涨较为匹配。由于内贸集装箱运输船东大部分订单船舶已于 2018-2019年集中交付,且 2020年起内贸集运企业运力投放相对谨慎。同时,2021-2022年外贸集运市场的高景气对内贸集运运力亦产生了虹吸效应,因此,2020-2022年间内贸整体运力处于紧张状态。从 2022年 10月至 2024年 3月,公司建造的 18艘 4,600TEU集装箱船舶陆续完成下水,对行业整体运力起到了补充作用,整体行业运力与行业需求较为匹配。
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有明显的季节性表现,一般而言四季度为全年旺季,行业运价水平也随之发生季节性波动,四季度为全年运价高峰,6月份前后为全年运价低谷,行业运价以年为周期上下波动。从内贸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Panasia Domestic Container Indicator,PDCI)来看,年度平均价格差异显著小于年内旺季与淡季之间的价格差异。
公司主体业务为集装箱物流服务,是中国最早专门干国内沿海集装箱货物运输的企业之一。
目前国内沿海集装箱货物运输仍然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向两端延伸,通过公路、铁路、物流园区等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集装箱全程物流服务。
便捷的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致力于实现“用集装箱改变中国物流方式”的企业使命。
公司的集装箱物流服务大致上可以分为港到港服务(CY-CY)和多式联运服务两种。多式联运服务按照每个客户的不同选择,主要可细分为门到门业务(D-D)、港到门业务(CY-D)及门到港业务(D-CY)。
2024年度,公司多式联运服务收入占公司全年总收入的比例 60.21%。
随着新建大船完成下水,公司自有运力有所提升,2024年度公司加权平均自有运力占比72.71%。
公司客户分为直接客户和货代客户。公司的直接客户最重要的包含传统大宗货品和工业品制造商以及消费品行业客户,货代客户为货主与公司之间的中间人、经纪人,接受货主的委托,代为向公司订舱。公司积极开发直接客户,执行“一手客户”战略,经过长期的开发维护,直接客户收入占比在稳步提升。
我国内贸集装箱航运的货源种类非常之多、结构丰富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货源按照货物属性可分为:(1)以矿建材料、粮食、造纸、橡胶、煤炭及制品、金属矿石及木材等为主的大宗货品与生产资料(基础货源);(2)以轻工业制品、快消品、医药产品、家电及汽车零部件等为主的高的附加价值工业产成品。2024年公司前十大货种占公司总运量的比例为 53.33%,货物以基础货源为主。随着“散改集”战略的持续推进,未来基础货源的增长仍然为公司收入增长的基石。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1、 公司应该依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2.5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9.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8.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6.88%。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