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汉新区、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按照省政府下达的2025年全市粮油生产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全市粮油生产各项工作,夺取全年粮油丰收,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扛牢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坚持底线思维,把下达的全年粮油生产目标任务作为底线目标,分季节、分茬口、分作物分解到镇(街道),落实到村组和具体地块,力争播种面积再扩大、粮油产量稳中有进,确保202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0.3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10.5万吨以上。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逐步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按照“清除存量、遏制增量”要求,快速推进空茬田、撂荒地复耕复种,持续抓好耕地“非农化”和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改,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守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要深挖扩种潜力,推动适宜地区恢复两料农作物轮作,提高复种指数,积极发动农户利用果蔬、桑树幼园套种大豆等粮油作物,增加播种面积。
要利用一切可用耕地、园地资源,发动群众扩大花生、芝麻、油葵等油料作物种植,多措并举、多油并施扩大油料种植规模,确保全市油料面积达到120.5万亩以上,大豆面积达到32.7万亩以上。要充分挖掘扩油增豆生产潜力,高效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确保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15.3万亩以上,要突出重点区域,依托新型经营主体,高标准建设一批试验示范基地,指导种植户落实关键环节管理措施,促进大豆养殖效益提升。要提早谋划,抢抓农时组织油菜育苗、抗霖播栽等工作,确保今年秋季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13.3万亩以上。
按照“布局集中、技术覆盖、政策聚焦、整建制推进”原则,聚焦粮食生产重点镇、重点村,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马铃薯、大豆为重点,采取多技术集成、多点位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接续实施粮油“百千万”示范工程,推动试验田产量向大田实际产量转化。要统筹实施绿色高产高效、油菜整建制提升县等项目,在适宜地区全面推广稻油“1253”高产轮作模式,实现产量收益双增。要集成示范推广水稻“两增一控”、玉米“两增一稳”、小麦“一增三促”、油菜“一增三控”、马铃薯冬早播、大豆全苗增粒等高产高效技术,全面落实小麦“一喷三防”、水稻“两防一喷”、油菜“一促四防”等增产措施,提高关键技术措施到位率,促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
要落实“土壤改良+生态养护”长效机制,持续推广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绿肥种植技术,推动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稳中有升,巩固提升粮油作物稳产基础。落实高标准农田建管要求,坚持整镇域一体化规划、整建制配套建设、常态长效化管护,重点推动丘陵山区地块宜机化改造,打造“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切实提高粮食、油料产出能力。要深入推动农业节水行动,依托农田水利工程实施,配套建好蓄水、抽水设施,有序推进灌区末级渠系防渗改造,大力推广以水肥一体、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切实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种植作物产出水平。
要用好农机购置补贴和“以旧换新”等政策,加大粮食生产重点环节农机装备补贴力度,加快推广应用先进农机具,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提高3万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落实好粮油规模种植提单产、社会化服务发展等支持奖补政策,抓好各类粮油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全年创建市级及以上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10个以上,大力推广代耕代种、代育代插、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开展农技专家“一对一”指导服务,有效提升农业现代化服务和粮油生产规模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和种粮效益。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结合,持续完善农业防汛抗旱等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分作物、分灾种制定防灾救灾技术意见,推进科学抗灾救灾。要突出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流行性和迁飞性重大病虫害,持续监测防控,落实除灭措施,严防扩散蔓延。市县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气象和水利等有关部门和各县(区),要逐步完善沟通协调联动机制,从监测、预警、防灾、救灾等方面,系统构建“防、抢、救”责任链条,定期开展灾害隐患排查、物资储备、设备维护,持续提高三大主粮作物保险参保覆盖率,切实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努力降低灾害损失。
1、本系统适用对象:市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各县区政府,所有投稿用户需各单位授权后作为本单位唯一指定的投稿工作人员进行投稿,原则上不接受个人名义投稿。
2、用户首次投稿时,需先点击市政府网站首页右上角“注册”按钮,点击“忽略警告,继续访问”,进入用户注册页面,认真填写个人隐私信息,确定信息无误,点击“提交”按钮,同时,投稿用户需将注册完成的个人隐私信息,以表格形式(盖章)纸质版或加盖公章的PDF版向市大数据服务中心报备,经投稿系统管理员确认审核无误后,方可开通投稿账号。账号开通后,用户可访问投稿页面,点击右上角“登录”按钮,即可进行投稿。
3、所有投稿信息需经本单位领导审签通过,并承诺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所报稿件内容真实、文字准确,并对所投稿件承担一切责任。